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食品理化檢驗技術 » 儀器分析 » 正文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5-10-07

. 原子吸收光譜的產(chǎn)生及共振線

    在一般情況下,原子處于能量最低狀態(tài)(最穩(wěn)定態(tài)),稱為基態(tài)(E0 = 0)。當原子吸收外界能量被激發(fā)時,其最外層電子可能躍遷到較高的不同能級上,原子的這種運動狀態(tài)稱為激發(fā)態(tài)。處于激發(fā)態(tài)的電子很不穩(wěn)定,一般在極短的時間(10-8-10-7s)便躍回基態(tài)(或較低的激發(fā)態(tài)),此時,原子以電磁波的形式放出能量:

                            (1)

原子光譜的發(fā)射和吸收示意圖

共振發(fā)射線:原子外層電子由第一激發(fā)態(tài)直接躍遷至基態(tài)所輻射的譜線稱為共振發(fā)射線;

共振吸收線:原子外層電子從基態(tài)躍遷至第一激發(fā)態(tài)所吸收的一定波長的譜線稱為共振吸收線;

       線:共振發(fā)射線和共振吸收線都簡稱為共振線。

    由于第一激發(fā)態(tài)與基態(tài)之間躍遷所需能量最低,最容易發(fā)生,大多數(shù)元素吸收也最強;

    因為不同元素的原子結構和外層電子排布各不相同,所以共振線也就不同,

各有特征,又稱特征譜線,選作分析線。

. 原子吸收值與原子濃度的關系

(一)    吸收線輪廓及變寬

 


 

基態(tài)原子對光的吸收

若將一束不同頻率,強度為 I0 的平行光通

過厚度為1cm的原子蒸氣時,一部分光被吸收,

     (2)           

透射光的強度 In 仍服從朗伯-比爾定律:

式中:Kn ——基態(tài)原子對頻率為的光的吸收系數(shù),它是光源輻射頻率的 n函數(shù)

    由于外界條件及本身的影響,造成對原子吸收的微擾,使其吸收不可能僅僅對應于一條細線,即原子吸收線并不是一條嚴格的幾何線(單色l ),而是具有一定的寬度、輪廓,即透射光的強度表現(xiàn)為一個相似于下圖的頻率分布:

Inn 的關系

        若用原子吸收系數(shù)Knn變化的關系作圖得到吸收系數(shù)輪廓圖:

原子吸收線的輪廓圖

   K0 :峰值吸收系數(shù)或中心吸收系數(shù)(最大吸收系數(shù));

   n0:中心頻率,最大吸收系數(shù) K0 所對應的波長;

   n吸收線的半寬度,K0 /2  處吸收線上兩點間的距離;

:積分吸收,吸收線下的總面積。

引起譜線變寬的主要因素有:

1. 自然寬度:在無外界條件影響下的譜線寬度謂之


     根據(jù)量子力學的 Heisenberg 測不準原理,能級的能量有不確定量 E ,可由下式估算:


 

t 激發(fā)態(tài)原子的壽命,當 t 為有限值時,則能級能量的不確定量 E 為有限值,此能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 t 越小,寬度越寬。

     但對共振線而言,其寬度一般 < 10-5 nm,可忽略不計

 2. 多普勒Doppler寬度:由于原子無規(guī)則運動而引起的變寬

      當火焰中基態(tài)原子向光源方向運動時,由于 Doppler 效應而使光源輻射的波長n0 增大( l0 變短),基態(tài)原子將吸收較長的波長;反之亦反。因此,原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就使該吸收譜線變寬。當處于熱力學平衡時, Doppler變寬可用下式表示:

          (3)

  nD T 的平方根成正比,與相對分子量 A 的平方根成反比。對多數(shù)譜線:

nD 10-3 ~ 10-4 nm

       nD 比自然變寬大 1~ 2個數(shù)量級,是譜線變寬的主要原因。

3. 勞倫茲(Lorentz )變寬:原子與其它外來粒子(如氣體分子、原子、離子)間的相互作用(如碰撞)引起的變寬。

                (5)

式中:P 氣體壓力,M 氣體相對分子量;N0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

s2 為原子和分子間碰撞的有效截面。

勞倫茲寬度與多普勒寬度有相近的數(shù)量級,大約為10-3 ~ 10-4nm。

    實驗結果表明:對于溫度在1000 ~ 3000K, 常壓下,吸收線的輪廓主要受 Doppler Lorentz 變寬影響,兩者具有相同的數(shù)量級,約為0.001-0.005nm

    采用火焰原子化裝置時, nL是主要的;

    采用無火焰原子化裝置時, nD是主要的。

(二) 吸收值的測量——峰值吸收系數(shù) K0 與積分吸收

積分吸收就是將原子吸收線輪廓所包含的吸收系數(shù)進行積分(即 吸收曲線下的總面積)。根據(jù)經(jīng)典的愛因斯坦理論,積分吸收與基態(tài)原子數(shù)的關系為:

                       (6)

式中:e電子電荷; m電子質(zhì)量; c光速;

N0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能夠吸收波長 l +l 范圍輻射光的基態(tài)原子數(shù);

      f 振子強度(每個原子中能夠吸收或發(fā)射特定頻率光的平均電子數(shù),f 與能級間躍遷概率有關,反映吸收譜線的強度)


在一定條件下, 為常數(shù),則:


 

  積分吸收與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能夠吸收輻射的基態(tài)原子數(shù)成正比,這是原子

吸收光譜分析的理論依據(jù)。

    若能測得積分吸收值,則可求得待測元素的濃度。

    要測量出半寬度 n只有0.001 ~ 0.005nm 的原子吸收線輪廓的積分值(吸收值),所需單色器的分辨率高達50萬的光譜儀,這實際上是很難達到的。

      若采用連續(xù)光源時,把半寬度如此窄的原子吸收輪廓疊加在半寬度很寬的光源發(fā)射線上,實際被吸收的能量相對于發(fā)射線的總能量來說及其微小,在這種條件下要準確記錄信噪比十分困難。       

    1955年,澳大利亞物理學家A.Walsh 提出以銳線光源為激發(fā)光源,用測量峰值吸收系數(shù)(K0)的方法代替吸收系數(shù)積分值 的方法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吸收測量的難題。

    銳線光源——發(fā)射線的半寬度比吸收線的半寬度窄的多的光源

    當其發(fā)射線中心頻率或波長與吸收線中心頻率或波長相一致時,可以認為在發(fā)射線半寬度的范圍內(nèi) Kn 為常數(shù),并等于中心頻率n 處的吸收系數(shù) K0 (峰值吸收 K0可準確測得)。

    理想的銳線光源——空心陰極燈:用一個與待測元素相同的純金屬制成。

    由于燈內(nèi)是低電壓,壓力變寬基本消除;燈電流僅幾毫安,溫度很低,熱變寬也很小。在確定的實驗條件下,用空心陰極燈進行峰值吸收 K0 測量時,也遵守Lamber-Beer 定律:

               (7)

   峰值吸收系數(shù)K0與譜線寬度有關,若僅考慮多普勒寬度nD

                (8)

    峰值吸收系數(shù) K0 與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待測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數(shù) N0 成正比。

         (9)

在一定條件下,上式中括號內(nèi)的參數(shù)為定值,則

                    A = KN0                                (10)

此式表明:在一定條件下,當使用銳線光源時,吸光度 A 與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待測元素的基態(tài)原子數(shù) N成正比。

(三)基態(tài)原子數(shù)(N0)與待測元素原子總數(shù)(N)的關系

        在進行原子吸收測定時,試液應在高溫下?lián)]發(fā)并解離成原子蒸氣——原子化過程,其中有一部分基態(tài)原子進一步被激發(fā)成激發(fā)態(tài)原子,在一定溫度下,處于熱力學平衡時,激發(fā)態(tài)原子數(shù) Nj與基態(tài)原子數(shù) N0 之比服從波爾茲曼分布定律:

                       (11)

式中:Gj 、G0 分別代表激發(fā)態(tài)和基態(tài)原子的統(tǒng)計權重(表示能級的間并

            度,即相同能量能級的狀態(tài)的數(shù)目)

            Ej 是激發(fā)態(tài)能量;K波爾茲曼常數(shù)(1.83´10-23J/K

            T熱力學溫度

     在原子光譜中,一定波長譜線的 Gj /G0 Ej 都已知,不同 T Nj /N0 可用上式求出。當 < 3000K 時,都很小,不超過1% ,即基態(tài)原子數(shù) N0 Nj 大的多,占總原子數(shù)的 99% 以上,通常情況下可忽略不計,則

                              N0 » N

    若控制條件是進入火焰的試樣保持一個恒定的比例,則 A與溶液中待測元素的濃度成正比,因此,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

                  A=K·c                  (12)

    此式說明:在一定實驗條件下,通過測定基態(tài)原子( N0 ),的吸光度(A),就可求得試樣中待測元素的濃度(c),此即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基礎。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131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