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模擬蝦肉的加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7-03-14
  一、工藝流程
    原料魚——制取魚糜——擂潰(加入調味料、蝦肉糜及食用纖維)——印模——蒸煮——冷卻——脫模——調色——凍結——檢驗——包裝——冷藏
    二、技術要點
    1.新鮮的各種魚類都可以作為原料,以白色低脂魚類為上乘。原料魚的新鮮度與制品的彈性、香味都有密切的關系。
    2.制取魚糜。將原料處理后,取肉漂洗4~5次,最后一次加入0.1%的食鹽,使魚肉易脫水,把魚肉磨細待用,同時也將蝦肉磨細備用。
    3.魚肉纖維的制作方法。將原料魚肉經30分鐘蒸煮,使蛋白質變性,用擂潰機搗碎將其攪散,分離纖維質及水溶性物質,即得到直徑約為0.2~0.4毫米、長15~20毫米、含水約 65%的魚肉纖維。
    4.擂潰。擂潰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擂潰要充分,先加入食鹽及調味液使肌肉纖維組織在擂潰中破壞,使魚肉鹽溶性肌球蛋白溶出,即成為黏性很強的溶膠,黏著力增強,再加入淀粉增加可塑性。
    5.印模。添加魚肉纖維后,攪勻,用于填模。印模時一定要按其形狀填滿、填實模具,使之不產生缺洞和氣孔。 6.蒸煮。蒸煮采用蒸汽溫度為90℃,時間為30分鐘。
    7.脫模。充分冷卻后,及時進行脫模,操作時要注意保持蝦體完整。
    8.著色。采用天然食用色素,蓋住不需要染色的腹部,使用噴射法。
    9.凍結。采用速凍,使蝦體中心溫度低于-18℃。
    10.檢驗。檢驗產品的形狀是否完整,口感是否具有蝦的風味,單位重量只數(shù)是否符合規(guī)格要求。
    三、配方
    在魚糜中加入3%調味液(也可按口味自調),2.5%食鹽、 10%淀粉、10%蝦糜,在原料坯中加入6%~12%的可食性魚肉纖維。
    四、質量品質標準
    項目        指標
    色澤        淡白色或微黃色、帶有熟蝦仁類似的紅色色環(huán)
    形態(tài)        蝦形基本完好、無斷尾
    組織        組織緊密有彈性
    滋味        具有蝦類特有鮮味
    氯化鈉含量  2%~2.5%
    淀粉含量    15%以下
    微生物      應符合GBl0145—88標準要求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77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