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沙塘鱧池塘精養(yǎng)要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11-27
核心提示:據了解,沙塘鱧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常見的一種小型經濟魚類,俗稱“虎頭鯊”,多生長于河溝及湖泊中,營底棲生活。目前沙塘鱧人工養(yǎng)殖多以池塘養(yǎng)殖為主。
    據了解,沙塘鱧是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常見的一種小型經濟魚類,俗稱“虎頭鯊”,多生長于河溝及湖泊中,營底棲生活。目前沙塘鱧人工養(yǎng)殖多以池塘養(yǎng)殖為主。

池塘條件 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的池塘。要求池塘水深1.5米,池塘護坡完整,坡比1:3,注排水系統(tǒng)完善,并配備微孔增氧設施。

池塘準備 一般冬季清塘消毒,畝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化漿后全池潑灑消毒,曝曬15~20天后再進水,清除池塘中的有害病原菌。1周后用60目篩網過濾注新水50~60厘米。魚苗下塘前4~5天施肥培肥水質,每畝施用經發(fā)酵的有機肥150~200公斤。

苗種放養(yǎng) 魚苗放養(yǎng)前進行藥浴消毒,可用30克/升的食鹽溶液浸浴消毒5分鐘左右或15~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5~20分鐘。魚苗要求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guī)格整齊、活力強,一般每畝放體長3厘米的魚苗8000尾。生產上沙塘鱧的養(yǎng)殖多以混養(yǎng)為主,江蘇畜牧獸醫(yī)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葉建生在《沙塘鱧池塘養(yǎng)殖技術》一文中提到,池塘在養(yǎng)殖沙塘鱧的同時每畝可混養(yǎng)200克/尾的鰱魚50尾、100克/尾的鳙魚10尾,調節(jié)池塘水質,也可在魚苗放養(yǎng)前15~20天投放抱卵蝦,繁育蝦苗供沙塘鱧攝食,還可增加池塘養(yǎng)殖效益。

水質調控 養(yǎng)殖期間保持水質清新,池水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劑進行消毒,以殺滅水體中的病原體。養(yǎng)殖早期每7~10天加注新水5~10厘米,夏季高溫季節(jié),加大換水量,每周加注新水15~20厘米,并搭棚遮陽或加大池塘水體深度,做好防暑降溫工作。5—7月保持池塘水深0.5~1米,8—10月池塘水深控制在1.2~1.5米,11月以后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

飼料投喂 沙塘鱧屬肉食性魚類,主要采食小魚蝦、蚯蚓、蠅蛆、黃粉蟲、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飼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則,并在池中設置食臺投喂。日投喂量根據池塘水溫、天氣變化和魚的攝食情況來確定,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一般為魚體重的3%~8%,適量投喂飼料,以魚吃飽為準,防止剩余飼料污染水質。

日常管理 (1)堅持早晚巡塘,觀察池塘中魚的攝食、生長和活動情況,遇到異常情況及時處理。(2)養(yǎng)殖期間及時清理飼料殘渣以保持水質清新。及時清除進、出水口的污物,保持池塘水流暢通。

疾病防治 養(yǎng)殖過程中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定期對水體和食臺進行消毒。另外,沙塘鱧易發(fā)生水霉病,死亡率較高,發(fā)病時采用亞甲基藍溶水全池潑灑治療,效果較好。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