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軟化癥為成年動物由于磷鈣代謝障礙,骨組織發(fā)生進行性脫鈣所引起的一種慢性骨病。各種動物均可發(fā)生,馬、豬、山羊的鈣缺乏,表現(xiàn)為纖維素性骨營養(yǎng)不良。牛主要是磷不足而鈣過高所致。其他各種動物因鈣磷缺乏或平衡失調出現(xiàn)以消化紊亂,異嗜,跛行,骨質疏松及變形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上消化不良,運動障礙和骨的變行為特征,多種家畜皆易發(fā)生。
病因 飼料或飲水內鈣磷的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是本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一般粗料如谷草,干草中含鈣較多,而精料如麩皮、豆類、高粱、稻谷以及稻草中則含磷較多。干旱年代的飼草含鈣多而含磷少,雨澇時期則含磷多而含鈣少。如果長期飼喂單一飼料,則磷鈣缺乏或比例不當(日糧內正常鈣磷比例應為2∶1或1.5∶1),過多的鈣和過多的磷均易形成不溶性磷酸鈣隨糞排出,不能吸收而導致本病。
飼料中植酸鹽、蛋白質及脂肪過多,也可影響鈣的吸收。植酸鹽主要存于豆類、麩皮、米糠等飼料內,進入腸道,不易水解而與鈣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影響鈣的吸收。飼料中蛋白質過多時,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硫酸和磷酸等,可促使骨質中的鈣脫出。脂肪過多,在腸道內形成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鈣肥皂,隨糞排出。
母畜懷孕與泌乳期間,如不補充礦物質,則由于胎兒生長或泌乳的需要,大量鈣質由骨內脫出而引起本病。此外,日照不足缺乏運動等時,由于維生素D原不能轉變成維生素D,而影響鈣的吸收和骨質內的沉降。慢性消化不良時,也障礙磷鈣的吸收,均能成本病發(fā)生的原因。
癥狀 本病最初出現(xiàn)的癥狀,主要是慢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跛行;夹缶癫徽,異嗜(如舔墻,吃土等),糞便時干時稀,日久營養(yǎng)不良,毛焦肷節(jié),肚腹卷縮,貧血,喜臥,不愿起立,或起立困難,步樣強拘,行路小心,一肢或數(shù)肢出現(xiàn)跛行。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頭骨變形,下頜支肥厚,顏面隆起,嚴重時鼻腔狹窄而呼吸困難。牙齒松動,咀嚼困難而出現(xiàn)吐草。四肢關節(jié)腫大,肋骨變平,鮮背或凹背,骨質疏松,容易骨折。牛尾擺動幅度減少,最后1尾椎~3尾椎往往被吸收而消失。尿液一般透明,呈酸性反應。
妊娠母畜多在妊娠后呈現(xiàn)逐漸增重的跛行,隨后倒臥不能起立。家禽由于缺鈣,往往自啄蛋殼,經(jīng)常產(chǎn)軟殼蛋。
診斷要點 馬、豬、山羊是由于鈣缺乏即纖維素性骨營養(yǎng)不良而發(fā)生。牛、綿羊、家禽則主要是磷缺乏,或鈣磷都缺乏,或鈣磷比例過大所致。
當骨骼受力時易發(fā)生病理性骨折。牛表現(xiàn)異嗜,步態(tài)不穩(wěn),跛行,站立時拱背,四肢集于腹下。后肢呈X形,病重時臥地不起。四肢關節(jié)腫大,骨盆變形致使左右不對稱。嚴重者牛尾巴可像繩子一樣纏繞彎曲而病牛不感痛苦。
禽表現(xiàn)肋骨形,胸骨彎曲,肋骨與胸骨、胸骨與椎骨連接處內陷或呈弧形,兩腿軟弱,常蹲伏,喙、趾、爪變形,產(chǎn)軟殼卵或無殼卵,卵孵化率下降。
豬羊表現(xiàn)跛行或后肢癱瘓,常躺臥不動或作匍匐姿勢。豬和山羊頭骨變形,上頜骨腫脹,硬顎突出,造成口腔閉合困難而影響采食咀嚼,有時造成鼻道狹窄而呈現(xiàn)拉鋸聲,呼吸困難。病程長者肌肉萎縮,消瘦,貧血等。
牛血鈣升高而血磷下降(我國北方地區(qū)乳牛血清無機磷鈣的生理變動范圍分別為1.8±0.5mmol/l和2.49±0.23mmol/l).
應與骨折、蹄病、關節(jié)炎、肌肉風濕癥及氟病鑒別。
治療 應改變日糧的組成,并調整日糧中的鈣磷量,使其比例恰當,患畜適當運動和日光照射,不能起立的患畜,應多鋪墊草,勤翻畜體,以免發(fā)生褥瘡。給予易消化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飼料,并補喂骨粉等。
;脊擒洶Y時,一般為缺磷,可使用20%磷酸二氫鈉300毫升~500毫升,或30%次磷酸鈣100毫升靜脈注射,連用5天~7天。
馬屬動物的纖維性骨炎多為缺鈣引起,可使用碳酸鈣30克~50克內服,或南京石粉100克~150克,每天2次,混入飼料中喂給;蛴10%氯化鈣液100毫升~150毫升,10%葡萄糖酸鈣液300毫升~500毫升靜脈注射。為促進鈣鹽的吸收,可使用維生素AD液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2次,或魚肝油100毫升,加水1次內服。
幼畜與產(chǎn)前產(chǎn)后母豬患本病,可用維下膠性鈣4毫升~6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連用5日~7日。
預防:加強飼養(yǎng)管理,給予全價日糧,維持日糧鈣磷含量及平衡,多曬太陽,保持圈舍衛(wèi)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