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溫棚金針菇栽培新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3-25
核心提示:一、形態(tài)特征 子實體叢生,菌蓋直徑2~15厘米,半球形,蓋緣內卷,后逐漸展開呈扁平狀。菌柄梗直,長2~13厘米,直徑2~8厘米,上下近等粗,菌柄初期實心,后期中空。品種有2種類型,白色和黃色,白色適于加工成瓶裝罐頭,黃色適于鮮食和加工成干品。 二、生物學特性 1


    一、形態(tài)特征

    子實體叢生,菌蓋直徑2~15厘米,半球形,蓋緣內卷,后逐漸展開呈扁平狀。菌柄梗直,長2~13厘米,直徑2~8厘米,上下近等粗,菌柄初期實心,后期中空。品種有2種類型,白色和黃色,白色適于加工成瓶裝罐頭,黃色適于鮮食和加工成干品。

    二、生物學特性

    1.溫度

    菌絲生長適溫16~28℃,最適溫度為23℃左右,4℃以下與34℃以上停止生長,超過37℃菌絲死亡。子實體形成溫度為4~24℃,生長適宜溫度5~16℃,最適溫度13℃左右,溫度過高菌蓋易開傘且容易引起腐爛。

    2.濕度

    料中適宜的含水量為60%~70%,最適為65%;發(fā)菌時要求空氣的相對濕度為60%~70%。出菇要求適宜的相對濕度80%~90%。

    3.pH

    適宜的pH為6~7,最適PH為6.5,由于滅菌后料的pH下降0.5左右,所以生料的pH調整為7.0最適宜。

    4.光線

    菌絲不需要光照,子實體需散射光,無光不能形成子實體。光照過強,菌柄肥矮,菌柄組織纖維化,早開傘,菌柄變成褐色,降低商品價值。

    5.空氣

    金針菇屬二氧化碳抵抗型,如供給新鮮充足的氧氣,菌絲和子實體發(fā)育良好;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時,菌柄纖細,出現針尖菇;當二氧化碳濃度達5%時,子實體就不能形成。

    6.營養(yǎng)

    金針菇屬木腐型食用,最適碳氮比為20∶1。

    三、菌種制作

    1.母種

    最適培養(yǎng)基配方為:

    ①水1000毫升、馬鈴薯(去皮)200克、蔗糖20克、磷酸二氫鉀0.6克、硫酸鎂0.5克、瓊脂適量;

    ②水1000毫升、葡萄糖 3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氫鉀0.6克、硫酸鎂0.5克、0.1克維生素B1、瓊脂20克;

    ③水1000毫升、稻草(煮汁)200克、蔗糖3克、硫酸銨 3克、瓊脂20克。

    2.原種和栽培種

    最適配方:

    ①闊葉樹木屑73%、有機物(麥麩、米糠、玉米粉或豆餅粉) 25%、石膏1%、蔗糖1%;

    ②棉籽殼88%、麥麩10%、蔗糖1%、石膏1%;

    ③麥粒(或玉米粒)99%、石膏1%。干料∶水=10∶12~13。母種 7~10天長滿,母原種和栽培種30天左右長滿。制種按常規(guī)操作。

    四、栽培

    1.栽培料配方

    ①棉籽85%、麥麩13%、石膏1%、碳酸鈣1%。

    ②鋸末77%、麥麩(或玉米粉、米糠、豆餅粉)20%、蔗糖1%、石膏1%、碳酸鈣1%。

    2.發(fā)酵料的準備

    ①拌料 主料如棉籽殼、有機物、鋸末和不溶于水的輔料,如石膏、碳酸鈣,干時拌均勻,溶于水的輔料如蔗糖溶于水后潑灑,然后潑水拌均勻。

    ②建堆 堆寬1~1.5米,高1.2米,長度視料的多少和場地而定。上下堆寬差不超過20厘米。表面蓋草簾,保溫保濕。

    ③翻堆 翻堆2~3次,離表面20厘米處溫度達60℃開始計時,維持48小時,然后翻堆。翻堆原則:上翻下、里翻外。料溫達到60℃后再維持48小時,最好再翻堆一次。

    ④優(yōu)質料的標準 當料內長滿白色羽毛狀的菌絲,并有特殊的面包香味即為優(yōu)質料,不能有霉味、臭味。料發(fā)酵好后噴灑0.1%~0.2%的多菌靈。

    3.熏棚

    進料前3~4天熏一次:甲醛5~8毫升/立方米,硫磺15克/立方米或煙霧劑3~4克/立方米;進料后再熏一次,并及時通風。

    4.播種

    菌床寬80~100厘米,料厚15~17厘米。播前地面先噴一遍殺蟲劑和殺菌劑,一邊鋪料,一邊稍壓實,菌種2層,中間和最上面各一層,菌種用量為干料的10%~15%,中間用2/5,表面及四周用3/5。播好后,表面再灑一層薄料,然后用草簾覆蓋,多菌靈噴灑,再蓋地膜密封。

    5.發(fā)菌管理

    溫度控制在23℃左右,空氣的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棚內經常通風,同時料表面的地膜每天早、晚各抖動一次,以便通風,30天左右菌絲長滿,呈灰色即達到生理成熟。

    6.催蕾

    菌蕾整齊是獲得高產優(yōu)質的關鍵。首先要將溫度控制在13℃左右,8℃以下很難出菇,18℃以上子實體稀疏。濕度要控制在90%,同時每天揭膜通風10分鐘,使菌絲從灰白變?yōu)檠┌,并有棕色飴滴出現,即可出蕾。

    7.現蕾后的催產措施

    為了消除金針菇頂端優(yōu)勢,促使菇柄上潛在的側芽分蘗再生出數量極多的菇蕾,以獲得更多的子實體,達到增產的目的,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通風干燥萎蔫法(即再生法),當菇長至2~3厘米時揭膜,通風干燥,使菇蓋萎蔫,菇柄仍有一定硬度,就開始蓋膜并支撐起來,再給予適溫適濕,4天左右就出現密集的菌蕾。

    ②當菇長到3厘米左右時,將菇尖和菌蓋剪除,將菌柄子壓在菌床上,給予適溫適濕,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4天左右也出現密集的菌蕾。

    8.采收

    子實體的采收標準:外銷時柄長10~15厘米,內銷時柄長25厘米且菌蓋不開傘。采收時一手按住菌床,另一手輕輕拔下菇體。然后揀去殘菇,蓋上薄膜,等菌絲恢復生長后,即可進行二次菇的生產。

    五、注意問題

    1.異常現象的原因

    ①菌蓋粘連、蒺藜狀菇、疊生菇等是由于蟲害引起的應加強防蟲。

    ②黑斑、軟腐是由霉菌引起的。

    ③銹斑、褐腐是由細菌引起的。

    ④叢枝(只長柄,沒有菌蓋或菌蓋很小):二氧化碳濃度高或濕度過大引起的。

    ⑤培養(yǎng)料呈濕腐狀、顏色黑褐,是由線蟲引起的。

    ⑥培養(yǎng)料表面發(fā)生乳白色、灰白色、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粘質物,由粘細菌引起的。

    2.催產措施是提高產量的關鍵,但此措施僅限于第一潮菇,第二潮、第三潮菇禁用。

    3.發(fā)酵料一定要達到腐熟標準,此措施是栽培獲得成功的關鍵。

    4.保持棚內經常性的衛(wèi)生,及時清理殘菇、病菇,并經常噴殺菌劑和殺蟲劑,特別是殺菌劑。

 

 
分享:
關鍵詞: 金針菇 栽培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9.144 second(s), 832 queries, Memory 3.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