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平菇與蔬菜間作高效循環(huán)栽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09-02
核心提示:平菇與蔬菜間作是一種高產、高效的栽培模式。它利用高稈蔬菜行距較大、空地較多的特點間作平菇,實現(xiàn)上部收獲蔬菜下部收獲平菇的雙重效益。
       平菇與蔬菜間作是一種高產、高效的栽培模式。它利用高稈蔬菜行距較大、空地較多的特點間作平菇,實現(xiàn)上部收獲蔬菜下部收獲平菇的雙重效益。利用蔬菜的莖葉為平菇遮陽,蔬菜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正好被平菇利用,平菇的呼吸作用及培養(yǎng)料的發(fā)酵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作為蔬菜光合作用的原料,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生態(tài)循環(huán)。日光溫室的蔬菜與平菇間作,蔬菜可選用黃瓜、菜豆、豇豆、蕓豆、番茄等高秧作物。

一、選用平菇品種。溫室栽培蔬菜宜在冬春季節(jié),故平菇品種選擇中、低溫類型。晚秋和早春應以中溫和廣溫型品種為主,如西德89、川雜26、川雜20等。嚴冬時節(jié)應選用低溫型,如2026、紫孢、CCEP99。

二、適期播種。①平菇的播種時期。早菇的播種期可提前到8月下旬,選用廣溫型品種或前期選用中溫型,后期選用低溫型品種。12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第2茬,前期選用低溫型,后期選用中溫或廣溫型品種。②蔬菜以黃瓜為例,于10月中旬播種。

三、裁培方式。黃瓜按大行距1~1.2米,小行距0.5-0.7米的方式定植,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植3500—4000株,每2行覆蓋如厘米寬的地膜。平菇采用袋栽方式,菌袋放置于大行間,可疊放3—5層,上蓋塑料薄膜。此種栽培方式非常有利于平菇的生產操作。’

四、平菇管理

I.發(fā)菌期管理。乎菇播種后,從萌發(fā)到定植,培養(yǎng)料的溫度在短期內升高。菌絲如長時間超過40t會生長不良甚至悶死。播種后3-4天內,應特別注意通風換氣和溫度調節(jié)工作,定時檢查培養(yǎng)料內的溫度變化,溫度高時可稍揭膜換氣,使料溫控制在24~28℃。10天左右留種塊周圍布滿菌絲,整齊地自四周擴展。播種后約30天,菌絲布滿整個培養(yǎng)料,注意保溫保濕和通風換氣。若發(fā)現(xiàn)雜菌污染即用注射器注入75%酒精或0.1%高錳酸鉀溶液,封孔處用膠布粘貼。整個發(fā)菌期間室溫控制在22-28℃,空氣相對濕度70%,每天通風至少半小時。菌絲布滿培養(yǎng)料后,10天即可形成子實體原基,此后進入子實體形成期。

2.子實體形成期的管理。應創(chuàng)造有利于子實體形成的環(huán)境條件,以促進出菇。①增大晝夜溫差:白天溫度宜為22℃,夜間為10℃,晝夜溫差10℃以上,以利菇蕾的形成。②增加散射光照:適當增加室內的散射光照有利于子實體的形成。但要避免直射光。③增加通風量:子實體形成期對二氧化碳敏感。畦栽時要將塑料薄膜用棍支起,以增強換氣能力。袋栽,主要靠調節(jié)溫室內的通風量,補充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每天通風2次,每次半小時。④增大濕度: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85%-90%,在第一茬菇形成期間,一般不要向營養(yǎng)料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為主要供水措施。子實體菌蓋長至直徑2-3厘米時,可用噴霧器向子實體噴水。⑤采收:子實體的菌蓋邊緣由彎曲變?yōu)樯煺,孢子尚未釋放時,是平菇的最佳,采收期。采收過晚,菇體大量營養(yǎng)用于孢子形成,組織纖維化,品質下降;釋放的孢子有害人體健康,且影響下茬菇的形成。⑥采收后管理:第一茬采收后,清除殘菇碎片,去除老根,停水3天。然后輕輕噴水,使培養(yǎng)料表面潮濕(切忌大水澆灌),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95%。約經10天,第二茬菇蕾形成,以后的管理同第一茬菇。、

通常播種1次;可采收3-4茬菇。袋栽平菇,在采收第二茬后,將菌袋的塑—料袋脫去,一個緊挨一個直立擺放到事;先挖好的畦中,菌筒上覆沙性土1-1.5厘米厚,灌足水,上蓋塑料薄膜,以后的管理同前。

五、注童事項。①黃瓜病害較多,需經常用藥防治,但必須注意在菇蕾形成至采收約10天內噴藥或熏蒸,以免造成農藥殘留。必須噴藥時,噴前用塑料薄膜將平菇蓋嚴。②給平菇噴水時勿噴到黃瓜葉片上,噴水次數(shù)適當減少,以減輕黃瓜病害的發(fā)生。③平菇的呼吸作用和培養(yǎng)料發(fā)酵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基本可補充黃瓜光合作用所需,在陽光不強或平菇間作量大時可不施或少施二氧化碳,以免造成黃瓜和平菇的二氧化碳中毒。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38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