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食用菌菌種的脫毒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3-11-01
核心提示:近年來,食用菌病害甚多,至今尚無有效、專用的防治藥物應用于生產。將植物的脫毒技術應用于食用菌生產,可有效抑制病害的發(fā)生。
    近年來,食用菌病害甚多,至今尚無有效、專用的防治藥物應用于生產。將植物的脫毒技術應用于食用菌生產,可有效抑制病害的發(fā)生。
 
  所謂植物脫毒,是將植物莖尖生長尖端組織進行分離,將分離組織置于特定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從而獲得脫離原體病毒、病菌的新生種苗。具體到食用菌的脫毒繁種,嚴格說來,一般的組織分離并不能達到使菌種脫毒的目的,這是由于子實體已生長至中后期,攜帶病毒、病菌的概率相當高,故脫毒效果不明顯。而將食用菌尖端生長點進行脫毒,效果理想。

具體的脫毒方法有兩種:

1.菌絲尖端脫毒技術

使用規(guī)格為90毫米或110毫米的培養(yǎng)皿。無此規(guī)格培養(yǎng)皿時,也可改用規(guī)格為25毫米×200毫米的大型試管,但操作不太方便。 先按常規(guī)制備母種培養(yǎng)基,裝入三角瓶,棉塞封口,加皮紙包封;同時將培養(yǎng)皿洗凈后用牛皮紙包好。二者同時進行滅菌處理。121℃下滅菌30分鐘,待滅菌鍋內壓力為零時,取出滅菌物,放入事先消毒的接種箱。打開牛皮紙包封,一手持培養(yǎng)皿,一手持三角瓶,利用手指調控使培養(yǎng)皿上蓋開啟約1~2厘米,倒入培養(yǎng)基液體約10~20毫升,蓋嚴。將培養(yǎng)皿平置,冷卻后成一光滑平面,俗稱平板 。平板冷卻至30℃以下時,接入待脫毒菌種。接種方法:挑取米粒大小的一塊種源,接入平板邊緣。接種后置于規(guī)定溫度下培養(yǎng)〔視品種調控溫度)。當菌絲萌發(fā)至最長為2厘米時,用尖刃接種工具切取菌絲尖端1毫米左右,接入新制平板上。此為1次脫毒。一般可連續(xù)脫毒3~4次。脫毒次數越多,脫毒效果就越有保證。

2.原基組織脫毒技術

該技術最大程度革除了原有組織分離時子實體處于生長中后期,攜帶病毒、病菌可能性極大等弊端,真正實現了分離尖端組織的脫毒目的。具體操作為: 常規(guī)配制基料,調破氮比為30∶1。碳氮比不可小于25∶1,以免菌絲過度旺盛生長結成菌皮,不易現原基。大口罐頭瓶洗凈、備用。準備數塊又11厘米×11厘米的純棉紗布。裝料至瓶口下1厘米時,從瓶口處鋪上一層紗布,用平口螺絲刀將紗布邊緣插至瓶下,使之緊貼瓶劈。封口滅菌、接種、培養(yǎng)等操作按常規(guī)進行。待菌絲發(fā)滿瓶后,施行溫差、濕差、光照等刺激,一般約7天即可現出原基。此時原基的形態(tài)是白疙瘩 。待原基高至1厘米時,即可進行脫毒分離。 將菌瓶用75%酒精擦洗后,移入已消毒的接種箱,箱內不再進行常規(guī)熏蒸。同時準備接種針(或接種釣)、多個刀片(以備交替使用),與菌瓶一同放入接種箱中,噴灑新潔爾滅以確保無菌操作。兩手用75%酒精擦洗,伸入接種箱,將刀片進行灼燒滅菌后手持冷卻。打開菌瓶封口,兩手配合用無菌鑷子取出原基。由于料面覆蓋一層紗布,故不會將基料帶出,操作方便。用刀片將原基表層削去約1毫米,然后用尖刃刀片將原基劃切,使每塊大小1毫米2左右。用接種針將分離的原基塊移入平板或大型試管進行常規(guī)培養(yǎng)。操作要點:一是用刀片進行削、切時,每切一刀須更換一次刀片;二是分離塊接入時須靠邊緣投放,可接在平板的邊緣或試管的最前部,一般不居中接入。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食用菌 菌種 脫毒 技術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