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chǎn)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馬鈴薯施肥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6-06
一、生長條件
    馬鈴薯的無性繁殖過程,從發(fā)芽開始順序經(jīng)過發(fā)芽期、幼苗期和發(fā)棵期三個生長期,繼而進入結薯期和休眠期,而完成一個生育周期。收獲的塊莖經(jīng)過一段休眠之后,在4℃下即可發(fā)芽,13℃時芽生長最快。莖葉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1℃;塊莖形成期的最適溫度,白天為14~24℃,夜間為12~17℃。短日照和強光照有利于塊莖的膨大,溫度過高形成的塊莖小。馬鈴薯宜選用排水好、耕層深、有機質含量高、肥沃而疏松的砂壤或壤土中種植。土壤酸堿度以pH5.0~6.5較適宜。
二、需肥特點
    氮使莖、葉生長繁茂,葉色濃綠,光合作用旺盛,增加有機物質積累,蛋白質含量提高。若氮肥過多,特別是在生長后期過多,促進植株徒長,組織柔嫩,推遲塊莖成熟,產(chǎn)量降低。磷促進植株生育健壯,提高塊莖品質和耐貯性,增加淀粉含量和產(chǎn)量。若磷不足則植株和葉片矮小,光合作用減弱,產(chǎn)量降低,薯塊易發(fā)生空心、銹斑、硬化、不易煮爛,影響食用品質。鉀能增進植株抗病和耐寒能力,加速養(yǎng)分轉運,使塊莖中淀粉和維生素含量增多。鉀若不足則生長受抑制,地上部分矮化,節(jié)間變短,株叢密集,葉小呈暗綠色漸轉變?yōu)楣陪~色,葉緣變褐枯死,薯塊多呈長形或紡錘形,食用部分呈灰黑色。
    硼有利于薯塊肥大,也能防止龜裂。對提高植株凈光合生產(chǎn)率有特殊作用。銅能提高蛋白質含量,增加植株呼吸作用。增加葉綠素含量,延緩葉片衰老和增強抗旱能力都有良好作用。同時也有提高植株凈光合生產(chǎn)率的作用。
    馬鈴薯在生育期吸收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素是從萌芽后到花蕾著生期前后含量最多。磷的含量隨著植株生長期的延長而降低。鉀的含量在萌芽時低,萌芽后迅速增加,在開花期后反而下降。鎂和鈣都有隨生長期延長而增高的趨勢。莖葉中的養(yǎng)分在塊莖開始膨大時向其中運轉。塊莖中無機成分氮和鉀占其全吸收量的70%,磷占90%,鈣占10%,鎂占50%左右。
三、施肥技術
    基肥
    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用量為每公頃22.5~45噸。施用方法依有機肥的用量及質量而定,量少(每公頃15噸)質優(yōu)的有機肥可順播種溝條施或穴施在種薯塊上,然后覆土。粗肥量多時應撒施,隨即耕翻入土。磷、鉀化肥也應作基肥施用。
    種肥
    在播種薯塊時施用,用過磷酸鈣或配施少量氮肥作種肥。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薯。許多地區(qū)有用種薯蘸草木灰播種的習慣,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起種肥作用。
    追肥
    多半是用氮素化肥,其用量因土壤肥力、前茬作物、灌溉、密度及磷肥施用水平而有所不同。在不施有機肥條件下旱作時,氮肥作追肥效果較差,以作基肥為宜,施氮量一般為每公頃60kg氮。如果現(xiàn)蕾期能澆一次水,則提高到90kg氮,澆水前開穴深施。對甜菜、高粱之后種植的馬鈴薯應適當增加氮肥用量到每公頃105kg氮;密度增大或配施磷肥時,氮肥用量應增加到每公頃135kg氮?傊,馬鈴薯的氮肥用是根據(jù)條件每公頃施用60~135kg氮,在馬鈴薯開花之前施下。開花后一般不再追施氮肥。在后期,為了預防早衰,可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噴施0.5%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氫鉀溶液作根外追肥。
四、施肥標準
    每生產(chǎn)1000kg馬鈴薯,需氮4.4~5.5kg、五氧化二磷1.8~2.2kg、氧化鉀7.9~10.2kg。三者比例為1∶0.4∶2。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 
 
分享: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639 second(s), 758 queries, Memory 2.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