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冬暖大棚蔬菜栽培技術(shù)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7-10
"西葫蘆
  一、嫁接育苗,防病增產(chǎn)。以黑籽南瓜作砧木,黑籽南瓜比西葫蘆晚兩天浸種,同時播種。種子處理按常規(guī)進行。當黑籽南瓜子葉平展,西葫蘆苗初展時,立即采用“靠接法”嫁接。嫁接后加蓋小拱棚,保持濕度,并覆蓋草苫遮陰。嫁接后10天左右看苗情長勢斷掉西葫蘆根,并將斷根拔出。當嫁接苗四葉一心時開始定植,定植前練苗2天~3天。
  二、增施有機肥,合理運籌肥水。一般畝施10000公斤土雜肥或5 000公斤雞糞、100公斤過磷酸鈣,定植前翻入土中。待外界氣溫升高時,澆水次數(shù)增多,可隔一水追一次肥,即澆一次清水,澆一次肥水。
  三、及時調(diào)整植株。嫁接育苗的西葫蘆長勢強,結(jié)瓜期長,葉片多,互相遮蔽,光照差,可在根瓜采收后進行吊蔓,使莖直立生長。如果發(fā)現(xiàn)植株有徒長的趨勢,可用50%助壯素500倍~800倍液噴霧。及時摘除老葉、病葉。
  四、;ū9。在進行人工授粉的同時,用2,4—D涂抹瓜柄或幼瓜,能起到保瓜的作用,且生長速度加快,產(chǎn)量提高。


    香椿
  冬暖大棚香椿高密度假植栽培,是將露地育成品1年~2年生幼苗移入棚室高密度假植,冬季生長后再移到露地,一般每畝可產(chǎn)香椿12 000公斤以上,經(jīng)濟效益十分可觀,其主要栽培技術(shù)如下。
  一、選擇壯苗適時假植 一般應在嚴霜到來之前適時起苗。通常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從露地起苗為宜。起苗時要特別注意根系完整,主根長度保持20厘米~25厘米,次生根10厘米~15厘米,剔除弱苗、病苗、重傷苗、過旺苗,選擇壯苗進行假植。壯苗的標準是:苗高1 .2米~1.5米,地上部10厘米處莖粗1.5厘米,木質(zhì)化程度較高,組織充實,頂芽飽滿。在背風向陽處挖假植溝將幼苗斜放進行假植,一般假植15天~20天,有寒流時需覆蓋防寒。
  二、扣棚定植
  1、定植時間 一般在11月中下旬扣棚,扣棚5~ 7天即可定植。
  2、整地作畦 定植前10天深翻整地,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尿素2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20公斤,氯化鉀15公斤,25%多菌靈粉劑1公斤~2公斤,深翻,整成南北向,畦寬1米~1 .2米的平畦。
  3、定植方法 按株行距4~5厘米×20厘米的規(guī)格栽培,填土深度以原起苗埋土線為準,栽后澆水沉實,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栽6萬株~8萬株。
  三、加強棚內(nèi)溫、濕度管理
  1、溫度 定植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0℃~25℃為宜,達到25℃要及時放風;夜間要控制在10℃~15℃,一般不低于10℃以下,溫度高則芽生長快,不易上色而且味道差;溫度低則芽生長慢,產(chǎn)量低。
  2、濕度 由于起苗時根系難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吸水能力降低,因而保持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是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定植后要澆大水,以后視土壤種類及干濕情況隨時再澆小水,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宜保持在85%以上,晴天中午可用噴霧器向莖稈上及空氣中噴水以提高棚內(nèi)濕度。
  3、光照 以保持2萬~3萬勒克斯的弱光為好,若陽光強時,可適當叉花放置草簾遮光。
  四、肥水管理 萌芽至采收前一般不追肥澆水,椿芽采收期每15 天追肥一次,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5公斤~20公斤,追肥后澆水,也可進行根外追肥。
  五、適時采摘 一般扣棚后45天~50天,當香椿芽長到20厘米上色良好,可采摘上市。時間過短產(chǎn)量低,過長則品質(zhì)下降,先采頂芽后采側(cè)芽,捆成100克~200克的小捆,用小塑料袋裝好,封好口防止散失水分。如不急于上市,可將其單層排于陰涼地方,濕度保持在0 ℃~10℃,可存放10天~20天,切忌集中堆放。
  六、平茬移栽 4月中旬香椿芽基本上采完,此期是平茬移栽的最佳時期,方法是將香椿苗在距地面10厘米~15厘米處剪斷,然后移出棚外栽植在大田內(nèi)。



  莧菜
  利用冬暖大棚種植越冬莧菜,春節(jié)即可上市,收獲期長達4個~5 個月,每畝產(chǎn)量可達3000千克以上,產(chǎn)值超過6000元。
  一、選用良種。選用適口性好、產(chǎn)量高、抗逆性強、耐寒的彩色莧,如紅葉園型的大紅袍、全葉紅等。
  二、整地施肥。選擇地勢平坦、土質(zhì)肥沃,排灌方便,雜草少的地塊,在11月初深耕15厘米~20厘米,結(jié)合深耕每畝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磷酸二銨25千克作基肥。然后做寬1米~1.2米的平畦,畦面整細耬平,上虛下實。
  三、適時播種。11月中下旬即可播種。播前澆足底水,每畝用種 3千克~4千克,將種子摻上適量細沙均勻撒播到畦面,用腳踩實鎮(zhèn)壓或覆蓋一層糞土,再覆蓋地膜。然后用2米長的竹條支高70厘米~80 厘米高的小拱棚,并加蓋薄膜。
  四、加強管理。在澆足底水的基礎(chǔ)上,出苗前不再澆水,5天~7 天即可出苗。子葉出土后,撤除地膜進行第一次除草間苗。長出2片真葉時再進行第二次除草間苗,并追第一次肥澆第一次水,一般畝追施氮磷復合肥10千克,隔15天再結(jié)合澆水施第2次肥,畝施復合肥5千克,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澆水1次,每次每畝施肥5千克~10千克或施稀薄人畜糞尿肥1000千克。翌年3月底,氣溫升高,可撤去小拱棚,加強通風,防止高溫燒苗和防治莧菜白銹病。
  五、適時采收。莧菜長到4片~6片葉,株高10厘米~15厘米即可間大苗上市,同時補種莧菜,這樣可分批采收至6月上旬清茬。注意每次間收都要掌握間大留小,留苗均勻,以提高產(chǎn)量。


  茄子
  一、選擇品種 選擇耐低溫早熟品種,如早長茄,該品種為一代雜交種,耐寒、早熟。
  二、播種育苗
  1、配制營養(yǎng)土。用肥沃無病菌的細土1份與腐熟圈肥1份均勻混合后過篩,每立方營養(yǎng)土加入0.5公斤復合肥、80克5 0%多菌靈混合,苗床營養(yǎng)土厚10厘米~15厘米。
  2、種子處理。先用100倍的甲醛溶液浸泡種子15分鐘,洗凈后用 60℃的水浸泡15分鐘左右,再用30℃左右的水浸泡8小時,放在通風、溫暖(30℃以上)處催芽,到種子露白。
  3、播種。播前澆足底水,播后在上面撒上一層1厘米厚的細土,苗床上扣上小拱棚,下部薄膜卷起35厘米~40厘米,以防止中午高溫及暴雨沖蝕。
  4、苗期管理。苗期以白天溫度24℃~30℃、夜溫18℃~24℃為宜,定植前澆一次小水,定植后5天~7天不澆水。
  三、定植 定植前結(jié)合整地畝施5000公斤~6000公斤土雜肥,40 公斤~50公斤復合肥。定植前7天~8天扣棚,利用高溫悶棚殺除蟲卵、病菌并且熟化土壤。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畝栽3200株~3300株。
  四、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澆一次緩棵水,但水量不要過大。地表干后進行培土,然后蓋地膜。溫度以白天25℃~28℃、夜晚15℃~18 ℃為宜。當門茄坐住,進行一次追肥、澆水后,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管理:
  1、光照。冬季光照比較弱,需及時去除下部老葉、黃葉,改善透光條件。
  2、溫度。茄子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低于15℃容易落花,低于13℃停止生長。當溫度超過29℃時應及時通風,溫度低于25 ℃應及時閉棚,15℃左右時要放下草苫保溫。晚上大棚氣溫最好在14 ℃左右,不得低于11℃。陰天棚內(nèi)不能增溫,草苫應晚揭、早蓋。遇雨雪天氣,如果氣溫不是很低,也要揭苫透光。
  3、濕度。由于無滴膜和地膜的應用,棚內(nèi)相對濕度一般在60%~70%,夜晚為90%左右。如棚內(nèi)濕度過大,采用高溫悶棚(30℃以上)、放風,可排出大量濕氣。澆水,打藥應盡量選在晴天上午進行,但澆水量不宜過大。



  黃瓜
  一、品種選擇 大多采用以主蔓結(jié)瓜為主的露地春黃瓜品種。選擇具有早熟、豐產(chǎn)、抗病性強、一定程度上耐低溫耐弱光、雌花結(jié)位低、坐果率高的品種,如北京刺瓜、長春密刺、津研6號等。
  二、育苗時間的掌握 播種過早,易徒長,病多;播種過晚,苗小,越冬較難。播期應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三、定植 1、整地、作畦、施肥 畝施有機肥不少于7500公斤,畦成高壟,另外要集中施肥:大糞干或雞糞1000公斤/畝,過磷酸鈣 50公斤/畝,草木灰100公斤/畝。2、定植時間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最遲不低于11月20日。
  四、大棚內(nèi)管理
    1、冬季管理(1)溫度控制:白天25℃~30℃,夜間15℃左右。若是陰天,白天控制在20℃,夜間不低于12℃。(2 )水分管理: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一直到坐瓜前都不要澆水,以防徒長、化瓜。坐住根瓜后,要視土壤情況,可適當澆小水。(3)草苫拉蓋時間:白天陽光照射全棚,拉開草苫,大約在早8點左右,日落前棚內(nèi)不低18℃~20℃時,蓋上草苫,大約在下午3:30~4:00左右。若是陰天,也要拉開草苫,透入散射光。(4)通風散濕 :濕度大時,易發(fā)生病害;不通風,棚內(nèi)二氧化碳缺乏,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無論晴天,陰天都要通風換氣。(5)特殊天氣處理。合卵、下雨時,只要棚溫不低于10℃可以不蓋草苫。若有大風或大幅度寒流降溫,不要通風換氣,并人工加溫。
    2、春季管理(3月份以后) ( 1)溫度管理:白天25℃~32℃,夜間不低于12℃。(2)肥水管理:進入3月份,可適當加大澆水量和通風面積。施肥要隨水沖施,半個月施一次,尿素與三元復合肥交替用,用量10公斤/畝~15公斤/畝。
 
分享: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22 second(s), 161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