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棗縮果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7-29
核心提示:棗縮果病又稱黑腐病,是棗樹的一種新病害,該病大發(fā)生時,對棗果的品質和產量均有嚴重的影響。 一、癥狀 該病主要為害果實,引起爛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現(xiàn)淡黃色暈環(huán),逐漸擴大,成凹型不規(guī)則淡黃色病斑,進而果皮呈浸潤水漬狀,有疏散針刺狀圓形褐


    棗縮果病又稱黑腐病,是棗樹的一種新病害,該病大發(fā)生時,對棗果的品質和產量均有嚴重的影響。 

    一、癥狀 

    該病主要為害果實,引起爛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現(xiàn)淡黃色暈環(huán),逐漸擴大,成凹型不規(guī)則淡黃色病斑,進而果皮呈浸潤水漬狀,有疏散針刺狀圓形褐色小點,果肉土黃松軟,病組織呈海綿狀壞死,外果皮暗紅無光澤。病果個小、皺縮,味苦,不堪食用。 

    二、發(fā)病規(guī)律 

    棗縮果病是由細菌和真菌共同為害發(fā)生的一種病害,棗果未成熟期以真菌為害為主,棗果近成熟期以細菌為害為主。病菌主要在病果內越冬。一般在果實著色成熟期傳播侵染為害棗果,病菌借風雨從果實傷口侵入或直接穿透果皮侵入。在河北省中南部7月上旬開始發(fā)病,8月中旬至9月上旬為發(fā)病高峰期,發(fā)病輕重與當年氣溫、降雨、蟲害及品種等環(huán)境條件密切相關,22~28℃適宜發(fā)病,特別是遇上陰雨連綿或晝晴夜雨、多霧天氣,極易爆發(fā)成災,風雨使葉果摩擦創(chuàng)傷,蚧、螨、葉蟬、椿象、桃小食心蟲吸食為害,容易感病。梨棗、鈴棗等品種感病較重,冬棗、婆棗等品種抗病性較強。另外,偏施氮肥、枝葉密集、間作不合理等,造成光照通風不良,增加害蟲傳病,發(fā)病較重。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每年采果后,徹底清除棗園中的病蟲害果和爛果,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病菌,減少下年發(fā)病率。 

    2、藥劑防治:一般可在7月底或8月初噴第1次藥,隔7~10天再噴1~2次藥。主要藥劑有鏈霉素70~140單位/ml、卡那霉素140單位/m1、土霉素140~210單位/ml。對真菌性縮果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在發(fā)病高峰前,噴50%棗縮果寧1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效果顯著。 

    3、防治害蟲:對危害棗樹的葉蟬、龜臘蚧、桃小食心蟲等害蟲要及時防治,以減少棗果產生傷口,降低病菌感染率。 

    4、加強田間管理:不在棗園間作高稈作物和與棗樹有相同病蟲害的作物:合理修剪,改善光照條件;增施有機肥和鱗鉀肥,合理施用氮肥和硼、鈣等微量元素,增強樹勢,提高棗樹的抗病能力。

 
分享:
關鍵詞: 縮果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319 second(s), 448 queries, Memory 2.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