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五味子白粉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1-09
核心提示:1、病害癥狀:白粉病危害五味子的葉片、果實和新梢,其中以幼葉、幼果受害最為嚴重。往往造成葉片干枯、新梢枯死、果實脫落。葉片受害初期,葉背面出現(xiàn)針刺狀斑點,逐漸覆一層白色粉狀物,嚴重時擴展到整個葉片。病葉由綠變黃,向上卷縮,枯萎脫落。幼果發(fā)病先在靠近穗


    1、病害癥狀:白粉病危害五味子的葉片、果實和新梢,其中以幼葉、幼果受害最為嚴重。往往造成葉片干枯、新梢枯死、果實脫落。葉片受害初期,葉背面出現(xiàn)針刺狀斑點,逐漸覆一層白色粉狀物,嚴重時擴展到整個葉片。病葉由綠變黃,向上卷縮,枯萎脫落。幼果發(fā)病先在靠近穗軸部開始,嚴重時逐漸向外擴展到整個果穗;病果出現(xiàn)萎蔫、脫落,在果梗和新梢上出現(xiàn)黑褐色斑。發(fā)病后期在葉背的主脈、支脈、葉柄及新梢上產(chǎn)生大量小黑點,為病菌的閉囊殼。

    2、發(fā)病規(guī)律:經(jīng)鑒定,該病由子囊菌亞門叉絲殼屬真菌引起,病菌有性態(tài)為五味子叉絲殼菌,為外寄生菌,病部的白色粉狀物即為病菌的菌絲體、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菌絲體葉兩面生,也生于葉柄上;分生孢子單生,無色,橢圓形、卵形或近柱形;閉囊殼散生至聚生,扁球形,暗褐色,附屬絲多為10-14根,為閉囊殼直徑的0.8-1.5倍,基部粗8.0-14.4μm,直或稍彎曲,個別曲膝狀。外壁基部粗糙,向上漸平滑,無隔或少數(shù)中部以下具1隔,無色或基部、隔下淺褐色,頂端多為5-6次雙分叉;子囊4-8個,橢圓形、卵形、廣卵形,子囊孢子5-7個,無色,橢圓形、卵形。

    高溫干旱的條件有利于發(fā)病,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發(fā)病始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6月下旬達發(fā)病盛期(如不遇干旱高溫天氣發(fā)病多在7月上中旬)。從植株發(fā)病情況看,枝蔓過密、徒長、氮肥施得過多和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病菌以菌絲體、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在田間病殘體內(nèi)越冬。次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平均溫度回升到15-20℃,田間病殘體上越冬的分生孢子開始萌動,借助降雨和結露開始萌發(fā),侵染植株,田間病害始發(fā)。7月中旬為分生孢子擴散的高峰期、病葉率、病莖率急劇上升,果實大量發(fā)病。10月中旬氣溫明顯下降,五味子葉片衰老脫落,病殘體散落在田間,病殘體上所攜帶的病菌進入越冬休眠期。在自然條件下,越冬病菌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不斷引起再侵染,病害得以發(fā)展;感染白粉病的種苗、果實通過車、船等運輸工具的轉(zhuǎn)運使白粉病遠距離擴散,是該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3、防治技術。

    ⑴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通過修剪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增強樹勢。

    ⑵清除菌源,萌芽前清理病枝病葉,發(fā)病初期及時剪除病穗,揀凈落地病果,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菌的侵染來源。

    ⑶藥劑防治,在5月下旬噴灑1:1: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如沒有病情發(fā)生,可7-10天噴1次;選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防治效果很好;選用40%硫磺膠懸劑400-500倍液,或15%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或25%嘧菌酯水懸浮劑1500倍液,或50%醚菌酯干懸浮劑3000-40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次;也可選用仙生、腈菌脞、萃貝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分享:
關鍵詞: 五味子 白粉病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133 second(s), 1073 queries, Memory 3.6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