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標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 WAP瀏覽 | RSS訂閱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yī)學 » 正文

類鼻疽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29   瀏覽次數(shù):25

  類鼻疽病是由類鼻疽假單胞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感染性疾病。其疫源地主要分布于北緯20°以南,南緯20°以北之間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以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北部最多見。本病主要傳播途徑是破損皮膚接觸含有類鼻疽假單胞桿菌的水和土壤而感染。

臨床表現(xiàn)
  1.隱匿性感染:臨床癥狀和體征不明顯,但血清中可測出特異性抗體。 2.急性肺部感染:病情輕重不一,輕癥為支氣管炎,重者發(fā)展為病情兇險的壞死性肺炎。起病急驟,頭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寒戰(zhàn)高熱,胸痛、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胸部體征可能很少,但肺部炎區(qū)可聞及濕性羅音。若沒有全身播散,肝脾常不腫大。 3.敗血癥:糖尿病、酗灑、吸毒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患本型感染。起病急,寒戰(zhàn)高熱。呼吸困難、肌肉酸痛、劇烈頭痛,皮膚潮紅或紫紺,同時出現(xiàn)肺、肝、脾及淋巴結膿腫,以肺膿腫最多見。病變累及胸膜時有胸痛?人、咳血性或膿性痰。胸部聽診可聞及干性、濕性羅音及胸膜摩擦音,可有肺實變及胸腔積液的體征。還可出現(xiàn)關節(jié)炎、腦膜炎、腹痛、腹瀉、黃疽、肝脾腫大、皮膚膿挼缺硐幀?4.急性局源性化膿性感染:細菌從破損皮膚感染人體后,在局部形成一個癤腫,同時并發(fā)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患者有發(fā)熱,全身不適,很快發(fā)展為敗血癥。 5.慢性化膿性感染:急性感染后形成多處化膿性病源。膿腫破潰可形成痿管,經(jīng)久不愈;颊唧w溫可正常,但消瘦、衰竭。

診斷依據(jù)
  1.凡有疫區(qū)旅居史的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或化膿性疾。ㄌ貏e是肺膿腫或者空洞性肺結核),都應考慮有類鼻疽病的可能。 2.確診本病必需依靠病原學檢查和血清免疫學試驗。

治療原則
  1.病原治療; 2.外科治療; 3.對癥支持治療; 4.中醫(yī)中藥治療; 5.其他:糖尿病應降糖治療。

用藥原則
  1.輕癥肺炎型類鼻疽病用TMP每日4mg/kg,SMZ每日20mg/kg,療程60-150天。 2.重癥肺炎,敗血癥型病人應靜脈給予多種抗生素,最好根據(jù)藥物敏感試驗來選藥。常用四環(huán)素或氯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有條件者可加頭孢他啶或泰能,療程30天。然后用TMP、SMZ30-120天(TMP每日20mg/kg、SMZ每日100mg/kg)。 3.血清抗體效介低并且無臨床感染證據(jù)時無需用藥。 4.痰培養(yǎng)轉陰時間平均6周,若持續(xù)6個月為陽性,應考慮行肺葉切除術。 5.有肺外化膿性病源者應連續(xù)治療6-12個月,同時作外科引流。 6.奎諾酮類、氨曲南等抗生素治療本病無效。 7.若病人出現(xiàn)感染性休克、腦膿腫、心力衰竭等,其治療措施可參見相關章節(jié)。 8.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的藥物,維生素類、白蛋白、新鮮血、脂肪乳、丙種球蛋白、胸腺肽等也可應用。

輔助檢查
  1.對急性類鼻疽病人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病情復雜,需與結核、傷寒、瘧疾、其他細菌引起的敗血癥等發(fā)熱性疾病鑒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細菌培養(yǎng)陰性。 2.好轉:癥狀減輕,體征有改善,細菌培養(yǎng)陽性或陰性。 3.未愈:癥狀體征未改善,細菌培養(yǎng)陽性。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招聘 | 廣告服務 | 信息服務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客服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留言 | 魯ICP備10014333號
©2008-2011  食品伙伴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