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標(biāo)識(shí)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huì)員|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jī)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關(guān)注食品安全,探討食品技術(shù)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山楂專題 » 正文

山楂-藥材認(rèn)識(sh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0-02-23
核心提示:【出處】《本草衍義補(bǔ)遺》 【拼音名】Shān Zhā 【別名】朹、粱梅(《爾雅》),朹子(《爾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經(jīng)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實(shí)(《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圖經(jīng)》),赤棗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tuán)、柿楂子(《百一選方》

    【出處】《本草衍義補(bǔ)遺》

    【拼音名】Shān Zhā

    【別名】朹、粱梅(《爾雅》),朹子(《爾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經(jīng)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實(shí)(《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圖經(jīng)》),赤棗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紅果、酸棗,鼻涕團(tuán)、柿楂子(《百一選方》),山里果子(《履巉巖本草》),茅楂(《日用本草》),猴楂(《世醫(yī)得效方》),映山紅果(《救荒本草》),海紅(《品匯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酸查(《山東中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摘。山楂采得后,橫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曬干。野山楂采得后,曬干即可,或壓成餅狀后再曬干。商品山楂片稱為北山楂;野山楂稱為南山楂。

    【原形態(tài)】

    ①山楂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高達(dá)8米。樹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條無刺或具稀刺。單葉互生;具托葉,托葉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2~4匣米;葉片闊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狀卵形,長6~12厘米,寬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5~9羽狀裂片,裂片有尖銳和不整齊的鋸齒,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色較淡,兩面脈上均被短柔毛;10~12朵成傘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綠色,基部連合成杯狀,上部5齒裂;花冠白色或帶淡紅色,直徑8~13毫米,花瓣5,離生,倒寬卵形,長和寬均為6毫米;雄蕊20,不等長;心皮5,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花柱5,柱頭圓形。梨果球形或圓卵形,直徑約2.5厘米,深紅色,具多數(shù)白色斑點(diǎn),果之頂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種子5枚。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于河岸的砂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東北南部、華北以至江蘇一帶。

    ②野山楂,又名:小葉山楂、山果子。

    落葉灌木,高達(dá)1.5米。枝條具刺,嫩枝被白色絨毛。單葉互生;托葉近卵形;葉柄長約3毫米,有時(shí)無柄;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1.5~6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尖,不裂或3深裂,邊緣有缺刻及不整齊鋸齒,基部楔形,漸窄縮;5~6朵簇生成傘房花序;萼片5,卵狀披針形,外側(cè)密生細(xì)毛。梨果較小,呈紅黃色,近圓形,直徑約1~1.5厘米;ㄆ5~6月。果期8~10月。

    生于荒山坡、溪邊、路邊疏林及灌叢中。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云南、陜西等地。

    以上兩種植物的根(山楂根)、木材(山楂木)、莖葉(山楂莖葉)、種子(山楂核)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狀】

    ①北山楂

    為植物山楂的果實(shí),呈球形或梨形,徑約2.5厘米。表面深紅色,有光澤,滿布灰白色細(xì)斑點(diǎn);頂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殘痕。商品常為3~5毫米厚的橫切片,多卷縮不平,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切面可見5~6粒淡黃色種子,有的種子已脫落;有的片上可見短果枘或下凹的花萼殘跡。氣微清香,味酸微甜。以個(gè)大、皮紅、肉厚者為佳。

    主產(chǎn)山東、河北、河南、遼寧等省。陜西、山西、江蘇亦產(chǎn)。

    ②南山楂

    為植物野山楂的果實(shí),呈類圓球形,直徑0.8~1.4厘米,間有壓扁成餅狀。表面灰紅色,行細(xì)紋及小斑點(diǎn),頂端有凹窩,其邊緣略突出,基部有果柄殘痕。質(zhì)堅(jiān)硬,核大,果肉薄,棕紅色。氣微,味酸微澀。以個(gè)勻、色紅、質(zhì)堅(jiān)者為佳。

    主產(chǎn)江蘇,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同屬植物的果實(shí)在少數(shù)地區(qū)亦作山楂入藥。

    ①山里紅

    葉片寬卵形,3~5羽狀深裂。果實(shí)近球形,直徑約1.5厘米,紅色。分布東北、華北及陜西、山東、江蘇等地。

    ②湖北山楂

    葉卵形至矩圓狀卵形,中部以上3~5裂;刺長1.5厘米;果實(shí)圓球形,直徑約1~2.5厘米,黑赤色,有顯著的小斑點(diǎn)。分布我國中部及陜西、江蘇各地。

    ③遼山楂

    葉先端3~5裂,基部楔形,花藥淡紅色或紫色,果實(shí)鮮紅色。分布東北及山西、內(nèi)蒙古、新疆等地。

    ④云南山楂

    葉片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常不裂,邊緣具鋸齒;果實(shí)近球形,暗紅色或黃色帶紅褐色暈斑。分布西南及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xué)成份】含表兒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絲桃甙(hyper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 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檸檬酸(citric acid)、苦杏仁甙(amygdalin)等。

    【炮制】

    山楂:揀凈雜質(zhì),篩去核。炒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黃色,取出,放涼。焦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曬干。山楂炭: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須存性,噴淋清水,取出,曬干。

    【性味】

    酸甘,微溫。

    ①《唐本草》:味酸,冷,無毒。

    ②《日用本草》:味甘酸,無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辛,氣平,無毒。

    ④《綱目》:酸甘,微溫。

    【歸經(jīng)】

    入脾、胃、肝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jīng)。

    ②《本草經(jīng)疏》:入足陽明、太陰經(jīng)。

    ③《藥品化義》:入脾、肝二經(jīng)。

    ④《本草經(jīng)解》: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消食積,散瘀血,驅(qū)絳蟲。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fēng),腰痛,疝氣產(chǎn)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瘡。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頭及身上瘡癢。

    ③《本草圖經(jīng)》: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巖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積,行結(jié)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

    ⑥《滇南本草》:消肉積滯,下氣;治吞酸,積塊。

    ⑦《本草蒙筌》:行結(jié)氣,療頹疝。

    ⑧寧原《食鑒本草》:化血塊,氣塊,活血。

    ⑨《綱目》: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⑩《本草再新》: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凍瘡?fù)恐?/p>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服。

    ①《綱目》:生食多,令人嘈煩易饑,損齒,齒齲人尤不宜。

    ②《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dāng)與補(bǔ)藥同施,亦不宜過用。

    ③《得配本草》:氣虛便溏,脾虛不食,二者禁用。服人參者忌之。

    ④《隨息居飲食譜》:多食耗氣,損齒,易饑,空腹及羸弱人或虛病后忌之。

    【附方】

    ①治一切食積:山楂四兩,白術(shù)四兩,神曲二兩。上為末,蒸餅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單方》)

    ③治諸滯腹痛: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diào),空心下。(《醫(yī)鈔類編》)

    ⑤治腸風(fēng):酸棗并肉核燒灰,米飲調(diào)下。(《百一選方》)

    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綱目》)

    ⑦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diào),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⑧治產(chǎn)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山楂百十個(gè),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絳蟲病

    用鮮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兒酌減),洗凈去核,下午3時(shí)開始零食,晚10時(shí)吃完,晚飯禁食。次晨用檳榔2兩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臥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shí)盡量堅(jiān)持一段時(shí)間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絳蟲。冬天應(yīng)坐在溫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觀察40例均有效。

    ②治療急性細(xì)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劑加糖矯味,每服2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3次,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兩煎服,治輕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無效外均治愈或好轉(zhuǎn);蛴蒙鸁嵘介1兩,加水500毫升煮開5分鐘,分2次服(小兒酌減),4~6天為一療程,亦有效果。

    ③用于降低血清膽甾醇

    每日用山楂1兩,毛冬青2兩,分2次煎服。觀察2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經(jīng)統(tǒng)計(jì)學(xué)處理,差異非常顯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膽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認(rèn)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yàn)槊嘟档脱迥戠薮嫉男Ч,各地觀察結(jié)果頗不一致,目前尚難肯定;而本組病例中有4例曾單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藥前血清膽甾醇平均為259.7毫克%,服藥至第6周時(shí)復(fù)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將山楂的花和葉制成浸劑服用,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diǎn)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95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