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包裝儲運技術 » 果蔬貯藏 » 正文

馬鈴薯冷藏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5-10-15
   在我國馬鈴薯貯藏主要是地窖貯藏,而其商業(yè)性冷藏還比較少,F將有關馬鈴薯庫內冷藏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收購:應收購無嚴重損傷、無腐爛的馬鈴薯。且避免陽光直曬。
  2、入庫:入庫期間,庫溫控制在10℃以上。
  3、傷口愈合:馬鈴薯入完庫后,溫度應控制在12~15℃,相對濕度95%以上,進行10-15天的傷口愈合。因為馬鈴薯在采收、運輸及入庫期間會產生一些傷口,通過細胞分裂使傷口愈合,并使其表皮進一步木栓化,從而增強對細菌及真菌侵染的抵抗力。在此期間應注意通風換氣,避免二氧化碳的積累。
  4、貯藏:馬鈴薯在庫內完成了傷口愈合后,對菜薯和種薯而言,無損傷的要用14天時間將庫溫緩慢降至4-5℃的貯藏適宜溫度;若有腐爛塊莖出現的,應在幾天內盡快將溫度降至4~5℃,相對濕度90%—95%,否則會有進一步腐爛及侵染其周圍馬鈴薯的危險。對加工用的馬鈴薯而言,降至貯藏適宜溫度8-10℃,相對濕度90%-95%,這樣會減少馬鈴薯塊莖內糖的積累,避免加工時出現褐變。
  馬鈴薯必須在暗處貯藏,極少的光就會引起塊莖變綠。庫內只有必要時才開燈,而且時間不要過長。表皮的變綠是因為有葉綠素生成,雖然它本身是無害的,但是在生成葉綠素的同時所產生的生物堿會使馬鈴薯產生苦味或不良的風味。
  5、抑芽處理:抑制馬鈴薯貯期發(fā)芽除溫度因素外,還可以通過輻射、一定波長的光照及發(fā)芽抑制劑來實現,如用0.05-0.15千克瑞γ射線對馬鈴薯進行輻射處理。對有生產基地的冷庫而言,在馬鈴薯采前2~4星期,當馬鈴薯莖葉還綠鮮,對某些物質還有吸收和傳導能力時,噴施青鮮素(MH);或收獲后馬鈴薯傷口愈合完成、休眠期結束前(通常在采后2個月左右)用氯苯胺靈(CIPC)進行處理(在傷口愈合期進行處理,會影響傷口的愈合)。用350~450微米及650-950微米的光照,可將馬鈴薯芽的生長速度降至黑暗中生長速度的4%。
  6、通風和空氣循環(huán):通風和空氣循環(huán)在馬鈴薯貯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入庫期間的作用是降溫和對馬鈴薯進行干燥,提高其抗碰壓能力及避免病原菌的感染;以后主要是控制庫內的溫、濕度,同時給塊莖的呼吸提供適當的氧氣。一般情況下通風量為0.3-0.4立方米/分.噸。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51 second(s), 43 queries, Memory 1.03 M